黎果

中国当代青年画家,中国一级美术师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黎果
性别
出生日期
1973年4月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
最高学历
大学文化
职业
画家
代表作品
《伟人光辉》,《和谐清风国珍聚集》,《梅展新颜》,《莲》
主要成就

艺术简历


      黎果,号無为,字蓝莲花,中国当代青年画家,中国一级美术师。自幼酷爱书画,心态阳光向上。师从当代著名书法家、书画家、诗人慈善家倪继周先生,并深得倪继周先生的精心指导和严格要求,擅长书法、水画、花鸟画、油画等。
      1990年从事教育工作,1991年10月考入基层政府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平常喜欢到山岗田头走访,了解风俗民情,利用业余时间把工作的所见所闻与研学书画相融合,孜孜不倦的追求书画艺术,一丝不苟的修学。

社会任职

现为:
      中国一级美术师,湖南省直书法协会会员,湖南麓沩轩书画院副院长,长沙市书法协会会员,湖南省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理事。

社会活动

2017年以来,先后将创作的油画《莲韵》《金秋》《枫》《清晨》《释迦牟尼佛》以及书画作品《厚德载物》《道法自然》《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等7副书法作品。
国画系列《有凤来仪》《江山如画》《黄山》《松谷寻缘》《松下问童子》等近四十余幅书法作品进行义拍,支持当地的文物保护单位设施的修缮和贫困家庭助学。

2017年—2020年曾经每年都参加了长沙机关单位组织的送春联下乡活动,并与倪继周老师一起应邀参加社会各界举办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笔会。

2020年—2021年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网发表了论文《中国书法与中国画的比较》,《论作家作品研究中时代精神同一性与艺术个性的关系》、《乡村振兴战略下凸显应用型的乡村规划教学研究》、另外还创作了论文《中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对预防校园暴力行为的探析》、《文化传承文化自信托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等。

书画代表作有:2021年创作的《伟人光辉》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登记认证,创作的《和谐清风国珍聚集》在贵州省版权局登记认证。

创作的《梅展新颜》荣获2021年艺术畅想杯,全国诗书艺术大赛金奖。

2021年作品《莲》作为特邀名家参加了2021年“新春好运杯”全国书画大赛。

2021年5月20日,书画作品《一代伟人》、《七律长征》,参加了湖南省长沙市人大举办的“拳拳颂党恩,奋斗新征程”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活动。
创作的山水画《秋山流水》《娇荷》,书法作品《沁园春·雪》分别被德国企业家,澳大利亚企业家收藏。

2022年还向由湖南省民政厅登记管理的慈善机构----洗心慈善基金会捐了个人书画与书法作品,(洗心基金会主要职责: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其他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共同参与湖南“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







个人作品















WechatIMG169.png

微信图片_20220801235726.jpg









WechatIMG180.jpeg









参考资料

中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对预防校园暴力行为的探析

作者:黎果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社会矛盾,中学生的校园暴力行为时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很多校园暴力事件对社会的影响极其恶劣,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危害,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对受暴力人所造成的的伤害,以及施暴人的认知以及行为进行探析。
关键词:中学生;情绪管理;

      校园暴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智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发展过快,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生能否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有着很关键的作用。身心健康和拥有一个完整的人格是培养中学生的重点。

一、目前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的现状
      目前针对我国中学生的校园暴力调查中显示校园暴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言不合就动手在校园内学生之间发生的冲突。由于中学生的自控额能力较差,受到各种网络信息和不良视频的影响,在校园对其他学生进行侮辱或殴打等暴力行为。性暴力事件和凶杀类的校园暴力是校园暴力行为中影响最恶略也是最可怕的一种,对于受暴力者和其家庭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中学生校园暴力的危害
      校园暴力不仅伤害学生的身体,还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让受暴力的学生产生恐惧的心理,留下心理阴影,甚至抑郁。
(一)校园暴力对受害者的影响据调查中学生很多抑郁症患者都在学校遭受过欺凌,在校园暴力中遭受施暴者对其身体上和精神上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威胁,受暴力者往往对施暴者感到无力应对和无助,觉得他们是牺牲品,尤其在学校和家长处理不当的时候,让自己变得更加懦弱。即使努力学习依然无法改变现状,以至于心理产生愤怒和恐惧的状态,这也是引发抑郁症的核心因素。“欺凌”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被欺凌的学生会增加自己“不行”“不好”的自卑心理,不自觉的降低自己的自尊,这种感觉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为即使积极的学习也是徒劳,对于他们来说是愤怒的。即使被“欺凌”行为停止后,也会扭曲自己的观点,觉得他们是被抛弃的,被拒绝的,认为这个世界的本质并不美好,并不和谐,而是敌对的,是可怕的,是危险的。被欺凌所造成受害者情绪上的痛苦会进入无意识状态,这种痛苦和愤怒会很容易引发抑郁症的发作。他们在学校中会对所有事情都产生消极的情绪,情绪会莫名感到低落,觉得自己很累,回到家中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对家长大发雷霆,出现记忆力减退的情况,只愿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任何事情漠不关心,只想待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出去。出现社交障碍,对于病情严重的会出现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厌恶自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配拥有,产生轻生的念头。
(二)校园暴力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由于校园暴力在全国各地的学校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给学校的正常秩序和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家长谈“暴”色变,每天在担心中度过。对社会秩序也有着一定的影响,由于暴力人均属于未成年,让学生对法律产生质疑,破坏了社会的稳定。

三、培养学生情绪的管理能力
(一)加强学生的情绪管理意识中学生处在生理发育的青春期阶段,对于外界的认知能力有限,有着较强的求知欲,但是对于外界影响的提抗力却不足,没有一个良好的自控能力,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校中教师帮助学生把情绪管理渗透到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情绪的控制在生活中对学生的影响。以及控制情绪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自我约束力,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强化的法律意识,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受到法律约束的,对于受暴力者要学会用法律的来保护自己,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加强自我情绪的控制与管理。对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和将来的事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性进行情绪疏导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会改变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人格扭曲,导致对他人的伤害。以至于造成社会和家庭的不良影响。


墨深至极绘出昂扬诗情一一观当代优秀的水墨重彩女画家黎果画作有感


      在2021年6月末由某书画论坛举办的一次当代艺术创作研讨会上,我们利用午间休会的空余时间,将10多幅水墨重彩花鸟画作品图片,发给参会的有关专业人士欣赏。他们看完作品图片后,都情不自禁发出了一致的赞叹,说画面气势磅礴,充满着昂扬的诗情,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这些作品图片原作的创作者,是中国当代优秀的水墨重彩女画家、艺坛泰斗倪继周先生的高足、现任职于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党政办的黎果女士。

      本科毕业的黎果,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生于长沙县黄兴镇。黎果对书画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还是在她年幼时,就有了美好的向往。1990年,黎果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后,她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绘画技法,拜读各个时代的名家代表作品,汲取养分,夯实根基。年复一年地不断探索和艰辛付出,黎果的水墨画创作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并很快在长沙县、乃至长沙市的女画家中脱颖而出。30年来,黎果创作的水墨重彩荷花、红梅、家禽鸟类等作品,先后10多次入展各类画展,好评如潮,而其艺术成就,更是得到了业内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

      我们观赏她的画作,深深被她痴情于中国水墨画的写意及泼墨泼彩所打动。她在创作中,又热情于丹青的挥毫在情感中爆发,这毫无疑问带给观者的,是强烈的视觉冲击;体现的,更是画面的动感犹如田径运动员在冲刺!这就是黎果画作的鲜明个性之一。黎果的画作之所以能形成属于她自己个性鲜明的风格,是在她的心中首先装着的,是对艺术创新的敬畏;再有是在她的心中,还有一种坚强的、旺盛的生命力量支持她在创作中逾越一道道关口。此外,黎果也深知在创作中不随波逐流的重要性;难能可贵的是,黎果视不随波逐流为信念。正是有这一种信念,黎果笔下所铸就的墨深至极,是在告诉大家:这是她无时不在用心创作,而发出的一种声音。这声音是洪亮的、强悍的、富有哲理的,同时,又是可贵的,而可贵之处,是黎果的画作能够聚焦灵魂。

      黎果的画作能给人以聚焦灵魂之感,是她在创作中既注重传统写意的表现手法,又追求繁复瑰丽的审美品格,还有笔墨加造型相互结合的个性化探索。我们观她创作的题为《景色》的重彩荷花,就有上述之深切感受。此作画面突出了在深蓝之中寻求色彩的富丽与斑斓,映入观者眼帘的是视觉冲击的美好享受。黎果在创作中追求的这种繁复瑰丽的风格,达到了重彩不大范围显得光鲜与绚丽,而是用这种艺术语言的表达,充分诠释了什么才是拙辣和豪气的境界高度。

      众所周知,“境界”是一颗本心,更是一种不随波逐流的超脱,于人于一件艺术品来说,是相互一致的。黎果的水墨重彩画作,能脱去俗气,达到拙辣和豪气的境界高度,前面说了,有她追求繁复瑰丽的审美品格,还有更深层次的,是她平时重视传统文人画的研习和寻求突破。无论是黎果的重彩花鸟,还是重彩人物等,那种勾线造型的技巧,加上她那灵秀洒脱的笔意墨韵,所形成的率意恣肆、落拓不羁的风貌,从而完善和提升了她作品鲜明又独特的艺术个性。

      毋庸置疑,我们观赏黎果的画作,心情是有些激动的。激动在于她创作的水墨重彩画作,有鲜明的个性面貌和审美语式,她的系列重彩红梅就是佐证。黎果的重彩红梅画作,除了能带给观者带来美好的视觉盛宴和心灵召唤外,她创作的重彩人物和珍禽走兽同样能感受到如阳光般的热烈和温馨,还有如舞者般的灵动、亲切和深邃旷远。我们观后的感悟,是黎果的画作对生灵万物的讴歌,对精神家园的守护。

      艺海耕耘三十载,广采博收孜孜以求。这是黎果从事书画艺术创作30年来的真实写照;在这30年里,她对艺术的追求和艰辛付出,凝聚成笔下一幅幅给观者带来心灵震撼和精神享受的作品,这就是她的收获。艺无止境,黎果深知艺术创作没有尽头。在成就面前,她会一如既往,继续选择登攀;同时,她也会仰仗自己超强的悟性,更加努力,朝着一座又一座艺术高峰砥砺前行。
      我们期待并坚信,黎果定会以造化为师。待她创作的下一幅力作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令观者感受到的,必是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必是她那绘满画面的昂扬诗情更加浓烈。

(谭显淡 李济英)

 [责任编辑:王驰]


论作家作品研究中时代精神同一性与艺术个性的关系——以海明威及其作品研究为例

作者: 黎果


摘要:在文学研究中对作家作品进行研究,需要解读作家作品中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并把握艺术个性进行深层次解读,重点分析二者的同一性,从而对作家作品的创作思想形成深层次的认识。本文从理论研究入手,以海明威与其文学作品针对作家作品研究中涉及到的时代精神同一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重点解读了时代精神同一性与艺术个性的联系,力求能为作家作品研究的深化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参考。
关键词:作家作品研究;时代精神同一性;艺术个性;海明威

      在文学研究领域特别是在作家作品研究体系中,都较为重视时代精神的同一性,并且希望能有效把握时代精神同一性与艺术个性的关系,对作家作品产生深入的理解,从而提高研究效果。因此在对海明威及其作品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从作家作品研究的角度进行深层次探究,把握时代精神同一性与艺术个性的关系,从而形成对海明威文学创作的深层次认识。

一、时代精神同一性

      文学创作本身是在对社会生活进行凝练和升华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文学作品的生成一般情况下都与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社会事件联系相对较为紧密,这种的特殊情况反映在作家作品创作方面就是时代精神同一性。因此在开展作家作品研究的过程中,必须重点针对文学创作中时代精神同一性的体现的解读。以海明威及其文学创作为例进行分析,海明威是二十世纪美国现实主义作家,解读其外部社会环境发展情况,能为更好地研究海明威的作品提供良好的支撑。具体来说,从海明威的文学创作角度看,在海明威的小说中具有明显的反战精神,这与二十世纪欧美的时代精神浪潮存在紧密地联系,甚至可以说海明威小说中反战精神是时代精神同一性作品主题思想的直观表现。以《太阳照常升起》作品中发展思想为例进行分析,在小说中能看出战争给青年一代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创伤,这使小说中的青年群体苦闷和迷惘,海明威的小说将反战精神作为主题思想,成为迷惘一代特殊文学主题思想的代表性作家,他在创作中将反战的精神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所以在对海明威小说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将反战、反法西斯帝国主义思想作为时代精神同一性进行解读,保障研究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提升研究的完善性和全面性。

二、艺术个性
      受到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作家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不仅会体现时代精神的同一性,并且受到作家个人经历、个人精神思想以及创作理念的不同的影响,在文学创作实践中也会展现出一定的个性化艺术风格,在对作家作品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时代精神同一性的彰显和体现,还要重点对作家的艺术风格进行分析,把握二者的有机联系对作家作品研究进行深层次解读。在实际针对海明威及其作品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作品中时代精神同一性的挖掘和论证是基础性工作,而在基础研究的前提下,还要深刻认识到作家创作方面艺术个性的彰显,将艺术个性的分析作为作家作品研究的重要方向和主要路径。结合海明威的个人经历以及创作中艺术个性的展现进行分析,海明威的创作表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这主要是受到海明威个人经历的影响。具体来说,海明威的战争经历使其创作中表现出浓郁的反战思想,也体现了青年一代的迷惘,表现出迷惘一代的主题思想。同时海明威体育运动方面的经历使其重视在文学创作中塑造硬汉形象,并且他所塑造的硬汉形象极具个人魅力和艺术气息。此外在海明威的创作中,个人文体风格的形成与海明威的记者生涯存在紧密地联系,海明威作为记者的人生经历,使其文学创作方面文体相对简洁含蓄。

结语:
      综上所述,每个作家、每部作品都能表现出与作家所处时代相同的性质,因此文学创作往往会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同一性思想,这种时代精神的同一性与文学创作领域的一般性规律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能为文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而作家文学创作中所表现的文学艺术性则存在特殊性,在针对作家作品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在对宏观时代精神同一性进行解读的基础上,也要联系作家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从微观视角针对作家的艺术个性进行分析,把握时代精神同一性与作家独特艺术个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从深层次认识文学研究的丰富性,为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长远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苏宁峰.跌落尘埃的深渊——海明威《桥边的老人》主题解读.中学语文教学,2020,36(04):55-58.

于维.透过《太阳照常升起》看美国战后十年价值观的转变[J].今古文创,2020,25(10):36-37.

[责任编辑:张尧]


乡村振兴战略下凸显应用型的乡村规划教学研究
        作者: 黎果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同时在中央1号文件中对加强培养乡村规划建设型人才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对于乡村规划建设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将其提到了全新的高度。乡村规划教学当前正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状态。相比于城市规划,其在工作方针、知识体系、实施方法上均有独立体系存在,所以培养城乡规划人才的模式、教学体系均有新目标和新要求。

一、乡村规划教学中的不足
(一)缺少全面且完善的乡村规划教学体系
各地方本科高校为和行业发展更好地适应,尽管专业培养方案的学时十分有限,但依然以自身特点为依据将乡村规划的相关内容加入进去,可是设置的多样化课时、课程,并没有统一标准和要求。某些学校虽然对乡村规划理论课进行了设置,例如,设置乡村规划原理,但没有设置设计课;某些学校对乡村规划设置课进行了设置,但缺少理论课。正因为乡村规划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单纯的一门或两门课程无法实现真正的乡村建设,再加上课程间没有任何联系,彼此独立,均体现了乡村规划教学体系存在的不完善之处。

(二)缺少完备的乡村规划课程教学内容

乡村原本就具有复杂性、特殊性的特征,如果只是从物质空间方面去进行乡村规划是不科学的,事实上乡村规划还涉及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人工学等诸多学科,乡村规划现阶段的教学目标依然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布局建筑空间、塑造空间环境、表达技法属于主要的教学内容。乡村建设无论是在文化、社会、城市建设还是历史、经济等方面差异性均比较大,可上述教学内容在培养方案、乡村规划教学中并没有任何体现。单一的教学内容不足以使培养乡村建设人才的要求得到满足。
(三)缺少应用性、实用性及地方特色
由于乡村规划课程教学单一的内容、不完善的学科体系,再加上理论脱离实践,导致规划师总是在看待乡村时用的是看待城市的眼光。不仅无法深入性地理解乡村问题,而且对乡村发展所表现出的规律以及乡村规划的具体方法完全不熟悉,无法真正地深入到乡村中,在乡村规划建设工作中直接性地应用规划城市的方法,所提出的乡村规划方案也只是停留在宏伟蓝图的阶段,破坏了环境资源,同时破坏了乡村肌理,使乡村建设表现出应用性、实用性完全不足的问题。
辽阔的地域会因为地貌、气候、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不同而将乡村特色鲜明的空间格局、风貌形成,同时形成显著性的地域特征。地方性本科院校目前进行的乡村规划教学,因为尚未深入性挖掘教学体系、内容等方面的地方特色,所以没能充分理解乡村地域特色,创新乡村规划教学地域特色更是难上加难的问题,导致“千村一面”的尖锐情况出现。

二、应用型乡村规划教学的对策
(一)理论联系实践,建立健全教学体系
乡村规划不能只从物质空间上进行规划,需要将教学目标转变为综合性规划,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并落实以农村问题为导向的新型教学体系,使之满足全覆盖、渐进式的要求。在5年城乡规划教学中渗透乡村规划,由点到面,由微观至宏观,保证乡村规划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以及民俗学、景观学等,从而提高乡村规划教学质量。

(二)优化应用型实践教学模式,强化教师实践操作应用水平

乡村规划在当前依然倾向的是蓝图式规划,而我国所提出的大多数是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所以乡村规划教学极其有必要对传统思维进行改变,从而保证对实用性村庄规划进行建设时可以做到以人为培养目标的相关要求,对于应用型需要进一步加强,通过教师工作室或者设计院对针对性强的乡村进行选择,同时将其运用于学生实践教学中,便于学生调研,无缝衔接教学环节,促进乡村规划设计水平与质量的提升。

(三)完善乡村规划课程教学设计

就当前乡村规划教学表现出来的“重视理论、忽略实践,重视讲授,看轻参与”的情况,需要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对乡村规划的应用型进行凸显,根据“模拟工作流程”对乡村规划课程进行设计,以具体的项目要求及流程为依据模拟教学过程,保证规划设计在着手准备阶段、调研阶段、设计方案阶段、演示方案阶段均可满足要求,以此保证设计出来的乡村规划内容更有内涵及深度,科学可行。

三、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城镇化,乡村建设问题、缺少乡村建设人才问题等愈发突出,各个高校均将乡村规划教育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方针的全程指导,以乡村规划教学复杂性、特殊性为依据,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思想,对应用型乡村规划教学改革进行大胆的探索,培养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新型乡村规划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勇.乡村振兴背景下民办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四川建筑.2021,41(4):261-262
[2]马文亚.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导向下的地方院校乡村规划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19(22):56-58

[责任编辑:王驰]



中国书法与中国画的比较
作者:黎果


摘要:我国书法和绘画具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自古以来,二者就常常被融合在一起进行创作,许多流传千年的名篇佳作都是书法与绘画有机结合,统称为“书画”。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存在共通之处,起到互补的作用,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文针对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展开研究,阐述两者的发展历史,分析两者存在的差异之处,并结合书画同源的优势,促进书法与绘画的融合。
关键词:中国书法;中国绘画;比较

      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在本质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二者同属于一个文化背景,并一起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继承,不但创作工具相似,且产生的视觉艺术效果也具有相似性,同时,书法和绘画都需要线条和意境的创作,一件完美的,举世瞩目的艺术作品常常是在书法中融合绘画,绘画中烘托书法。我国著名的中国画大师齐白石,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常常会融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绘画与书法的完美契合,就如山水相依,达到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

一、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的概念
(一)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主要采用毛笔书写汉字,具有审美惯性,书法是中国的“第四宗教”,其巨大的吸引力和仪式感,自古以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的竞争参与学习。书法主要讲究执笔的方法、运笔的方法、笔画技巧、结构规则以及分布章法等等,主要依靠毛笔的运动在纸面上形成颇含意味的黑白意境。执笔时需要掌握指实掌虚的技巧,执笔不能越过指节,一旦超越指节,写出的字便不能达到行云流水,运转自如的效果;用笔需要中锋铺毫,要注意的是锋正,而非管正;书写出来的笔画需要流畅饱满,间架结构充满和谐美观的视觉效果,前后呼应,文字的布局需要具备合理性,字体之间错落有致。书写毛笔字是书法家释放和抒发情感的另一种方式,因此,书法是一种表现型的艺术,同时也是能够彰显中华文明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它具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经历了数代书法家的创新和传承,形成了如今风格迥异且极具特色的书体,成为中国历史和中华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中国绘画
      中国绘画同样是依靠毛笔来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绘画艺术通过物质和绘画技巧来表达创作者内心的情感,不同的画面能够表现出不同的人生观念。画家通过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描绘出一个具体形象的画面及物体,同时物体的形态、骨法、纹理结构、明暗效果都能够体现出独特的情感。中国绘画在世界绘画的领域中具有旗帜鲜明的特色,其以画传神,以画达意的艺术表现形式引领了独具风骚的艺术呈现,具有气韵生动的效果,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相通之处

      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却存在着共通之处。首先,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具有相同的历史起源,文字起源于周代,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和金文中出现了大量的图画和文字,由此可见,文字中存在着一定的绘画元素。随后,唐代张彦远在《历史名画记》中记载着“叙画之源流”的内容,第一次系统地阐释了书画具有相同的渊源,造字时,书画本为一体,文字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传达含义,绘画的作用则是为了将含义具体化,形象化。造字经历了六种表现方式,其中“象形”就是以画形字的意思,因此,书法和绘画是名字各异而本质相同的事物。在后来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绘画与文字分离的越来越远,绘画由于其更具生动形象的特征,在许多情境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其次,书法和绘画使用的工具和技巧具有相似性。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都需要使用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依靠毛笔在宣纸上自如地书写和绘制。使用的技法当中,笔墨是中国书画的灵魂和内涵,不同的运笔和墨色能够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气韵。中国书法和绘画在用笔和章法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二者皆是利用线条的变化来表现张力,利用形态传递情感,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线条与墨点的连贯性,以及线条的变化和统一。书法和绘画在创作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手、眼、心的配合,以此才能创作出具有灵魂特色的作品。
      除了以上所说的,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具备同样的表现形式,那就是笔墨。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主要是突出物象的结构,在笔墨的运行和宣泄中抒发画家个人的性格特色。书法的骨法用笔则是中国绘画的主要语言,在绘制中国画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很好地运用书法的表现方式,就很难创作出优秀的中国画作品。因此,中国绘画具有浓厚的书法意味,其运用的线条、墨色都流露着抽象的美感,具有独具特色的审美价值。中国书画的笔墨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精神追求,这种精神依靠“书画同源”作为载体,广为流传。
      最后,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同样具备审美价值和意境追求。二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使用的创作技巧各有其独特的侧重点,但是二者所追求的意境却具有共通之处。书法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寄予在书写的线条和结构当中,而画家则会将自身的情感借助画面来表现。所以,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的艺术追求不仅仅表现在形式美,更蕴含于其内在的感情寄托,营造出极具特色的意境之美。

三、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差异性
      首先,书法与绘画相比较是更加单纯的艺术,绘画中的“形”决定了绘画是较为复杂和没有规范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书法随着千年的演变,已然成为一种“符号”,因此才会有书法高于绘画的说法。书法的纯化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是形的纯,也是形式感的纯。在造字的初始阶段,书法虽然具有象形的含义,但是随着继承和演变,汉字已经脱离了客观的形体,而成为独立存在的个体,与绘画相比较,具有更强的抽象观感。但是这样的特征并不能将书法称为纯抽象的艺术。从书法的本身展开研究,书法中的“象”已然脱离于绘画的“象”,而是经过规范化的汉字本身。尽管文字已经符号化,但是书法的符号还远远比不上抽象绘画的新造符号,与抽象绘画相比较,虽然书法呈现抽象化的特点,但是其内涵还是有象可具的。如果书法不被字型字义所束缚,文字不再是传达意愿的主要媒介,那么书法也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抽象艺术,但是,书法超越了界限就意味着书法终有一天会消亡。书法在本质上纯于绘画,它的艺术表现需要在承担着文本含义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和美化,从而发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书法不能超脱于文字的内涵而抽象化地存在。
      其次,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都是笔墨,但是书法更加侧重于用笔,而绘画则是需要笔墨兼具。这样差异性造就了书法和绘画不同的优势所在。书法中,毛笔的运用让书法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笔墨的变化导致了书法很难达到绘画的丰富效果。并且,中国书法与绘画一般来说都是采用黑色的造型,但是书法表现形式更加纯粹,简单,而绘画则是以黑色作为主体,施以更加丰富的色彩表现。书法始终坚持色彩上的单调和统一性,表现出独特的高级感,运用的宣纸也统一选用白色宣纸,形成黑白的鲜明对比,达到舒适的视觉效果,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不被多种色彩所打扰,才能达到至净至纯的效果。
      书法与绘画都是二维平面的视觉艺术,但是绘画具备的深意远比书法明显,特别是受到了西洋画的感染和影响,中国画更加追求立体的形象感和三维空间的表现感,逐渐将平面构成的学问隐藏在具体的形象背后。书法在追求三维空间立体表达具有较高的局限性,但是却为书法在平面构成上施展自身优势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古代书法家与刻工艺术家在雕刻碑铭和牌匾时十分注意三维空间字体的凹凸处理,而后来倡导的“立体书法”纯属于无稽之谈,“立体书法”的创作者将点、划在平面上的笔顺和虚实强行立体化,只会影响书法的表现,丧失了书法本身的规律,且与雕塑本身的美感不相符。
      书画的艺术创作都需要一个创作动机,即为“灵感”。艺术家在进行创作之前,都需要外部的感官刺激,从而生成创作思维。一名优秀的画家,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期盼。优秀的绘画作品都离不开一个特点,那就是创作者的真心,这点与书法家的创作不谋而合。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以及怀素的《自叙帖》之所以能够达到文意与文情俱佳的效果,是因为这些作品都是真诚的流露,能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之间具一种特殊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表现在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西洋画所不具备的,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中国书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但是令人唏嘘的是,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之间如此重要的关联性竟没有得到我国高度的重视,以至于在当代的艺术绘画培养方面逐渐脱节。中国画在二十世纪开始后逐渐向着西方化的方向转变,在当代已经失去了公众性,也慢慢地与中国书法的核心内涵脱离,建立起一种具有现代审美特色的绘画造型,而造成这种情况的
主要原因是:第一、中国画家开始轻视中国书法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第二、采用西方的绘画构图模式的画面中,书法显得格格不入,从而逐渐被替代;第三、中国画追求意境之美的美好愿望逐渐被写实派冲淡。中国画慢慢地脱离于书法的基础,而且在审美和品评方面也冲破了书法独具特色的规范性,流传千年被古人津津乐道的书画鉴赏逐渐在新时代的中国文化中没落,这是当代中国画和中国书法的悲哀,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


四、如何让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更好地融合

      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在本质上具有许多相通之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各类文化呈现出大融合的趋势,不断地经历创新,衍生出许多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传统文化。我国相关部门要积极顺应时代变革,在不改变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的本质的前提下,让二者实现更好地融合和创新,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实现全新的发展。以下是关于如何让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更好地融合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传统文化的本质,在本质的基础上创新

      任何事物想要实现永久的传承和发展,都需要不断地跟随时代的步伐,经历无数次的变革,从而实现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也是如此。但是这里所说的创新绝不是一味地否认传统文化,全盘接受新文化,而是在原有的艺术形式上进行改革。艺术的基本特征就是具有独特的民族性质,相关部门人员要始终铭记这一特征,不能改变传统文化的根基,在此基础上融合新时代的特色。中国书画的创新需要深化“书画同源,书画相通”的概念,跟随时代的变更,将书画相通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促进二者更好地融合。


(二)政策支持,学校要积极引进传统文化课程

      学生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也是传统文化新一代的继承人,因此,国家和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推出政策,倡导各个地区学生重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书法和绘画。学校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设传统文化的赏析课程,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对于中国书法课程与中国绘画课程的重视,将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目标。老师要给予学生们正确的指导,引领学生们开辟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新道路,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文化,保留我国优秀的文化底蕴,创造一个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播的新局面。

(三)加强宣传力度,呼吁年轻一代人重视传统文化

      书画相通产生的影响一直绵延至今,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应积极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推动书法和绘画更好地融合发展。但是依据目前的局势来看,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相比较,青年一代人更加重视绘画。从大众的眼光看待书法,书法的乐趣的确不如绘画,并且书法的学习是一个漫长且枯燥的过程,需要高度的专注和沉静的气韵,年轻一代人对于书法的接触和了解少之又少,这样的情况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书法与绘画的融合发展。因此,国家和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倡导和呼吁新一代的年轻人提高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肩负起传承文化的重要责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


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并针对书法与绘画的差异和相通之处进行了系统的说明,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需要不断地传承和创新,实现更好地融合发展,彰显新时代传统文化的特色和精神。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是人们表达情感,抒发胸臆的重要表现方式,更是我国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它们代表着中国文明的历史,代表着中华人民祖祖辈辈传承着的智慧。

参考文献:
(1)赵顺.中国书法与中国画的比较[J].艺术家,2019,(9):79-79.
(2)梁和瑄.中国画与书法的关系分析[J].牡丹,2020,(22):55-56.
(3)赵顺.书法对中国画的作用及其教学思考[J].东西南北,2019,(10):228-228.
(4)贾靓.解析中国画笔法与书法用笔的同源性[J].美术教育研究,2021,(8):60-61.
(5)张海宝.何为以书“入”画——谈书法对中国画的影响[J].文化产业,2021,(9):76-77.


[责任编辑:王驰]



湖南麓沩轩书画院部分艺术家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作者: 黎果

      12日,湖南麓沩轩书画院的书画艺术家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学习、收看全国两会精神。湖南麓沩轩书画院院长、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杨伟军,书画院艺术总监蒋剑高,副院长黎果等部分艺术家出席参加。
WechatIMG40.png
      学习中,大家认真领会全国两会精神实质,两会期间,湖南麓沩轩书画院全程观看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全国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发表的重要讲话。艺术家们表示:总书记的每次重要讲话都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现实指导性,每次重要讲话都充分体现了科学的方法论,彰显着系统的辩证法,尤其是作出的5个“必由之路”和5个“有利条件”的两个重要论断,为我们做好今年乃至今后的工作坚定了信心、明确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增添了动力。通过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大家一致认为,全国“两会”的顺利召开,对于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的同时,该书画院还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做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进行了专题深入探讨。
      在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的会上,杨伟军简明扼要地重温了党史,回顾了我们党在百年风雨中走过的不平凡的征程,让大家再次见证了我们党用血与火铸就的波阑状阔的伟大!杨伟军表示:我们作为一名处在崭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该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重要判断;要充分认识全国两会的重大意义,人人甘做学习的表率,要学深学透,学懂弄通,切实把握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全国两会的精神内涵;要把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与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结合起来,坚定信心,勇于创新,全面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水平。在学习先进的思想的同时,我们要做先进思想的践行者,今年我们书画院将要开展一系列“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的活动,走进大山开展“扶贫助学”“文艺惠万民”等活动!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走过党的百年华诞重大时刻,迎来进入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召开的重要会议,对于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承上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应该有所作为,为社会作出相应贡献,都要科学的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与空间,不应该只局限于很小的范围进行创作,应开放思想,走出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我们走进繁荣的大城市,走进美丽壮观的大好河山,去贴进老百姓的心灵与生活,把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传播到每个老百姓的心理,提升他们的精神财富。同时,我们书画院要有目标的盘活本院的文化资源,与时俱进开发高质量的文化产品,真正实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新景象,蒋剑高说。
      黎果表示,全国两会再次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文艺工作者,在文化大融合的当下,我们书画院要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自己的文化,摸清家底,建立一个完整的湖南麓沩轩书画院文化资源库,去发掘身边的建筑文化、生态文化、艺术文化,因为这些都是“中国牌”的精髓,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另外,要将中国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与旅游有机的结合起来,去整理和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各种物质遗产,坚持存真、做深、活化、延展的原则,真正激活文化旅游业因特色和差异带来的强大生命力。传承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肩负起来的使命。让中华文化更加繁荣昌盛,并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璀璨!

[责任编辑:王博]